3·15揭秘:“电子签”成高利贷新马甲,年化利率惊人近6000%!
在2025年的3·15晚会上,一种利用“电子签”进行的高利贷行为被曝光,年化利率之高令人咋舌,部分案例甚至接近6000%!这一乱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电子签”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签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借贷场景中。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一便捷性,将其作为高利贷的“新马甲”,在短视频评论区、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大肆推广,诱导急需资金的借款人落入陷阱。
洪先生和王女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他们因急需资金周转,在网络上找到了愿意放款的人,并通过借贷宝、人人信等电子签约平台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条和借条。然而,实际交易时,放款人却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私下转账,并扣除了高额的“砍头息”。洪先生借款5000元,到手仅3500元,短短7天就要额外还1500元利息;王女士借款30000元,到账仅14000元,却要约定还30000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电子签约平台对实际放款金额和交易记录并未进行任何审核和监管。即使借款人发现自己遭遇了高利贷和砍头息,由于不清楚放款人的真实身份信息,根本无法起诉维权。平台则通过收取出证费、展期费和逾期费等方式不断盈利,对借款人的困境视而不见。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些电子签约平台对高利贷行为并非不知情。借贷宝和人人信等平台的业务负责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鼓励出借方使用打欠条功能,私下不受监管地赚取利息钱。平台自身则只挣取借款方的费用,对借款人的权益保护毫无提及。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平台还通过“做号”等方式规避法律风险。他们诱导放款人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账号,甚至利用去世人的信息进行实名认证。这样一来,即使借款人想要起诉维权,也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放款人。
此次3·15晚会的曝光,再次敲响了网络借贷安全的警钟。消费者在选择借贷平台时,一定要谨慎选择,避免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利用“电子签”进行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