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养老时代来临!人机共生开启养老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养老逐渐从科幻走进现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70岁的胡先生在中国电科21所的“上海市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体验了助老型外骨骼机器人,这一场景标志着人机共生在养老领域的崭新起点。
机器人养老初体验
胡先生是一位热爱旅游的退休老人,他穿上助老型外骨骼机器人后,轻松完成了步行和登梯动作。在上海的一家社区看护中心,一位护工也穿上了腰部外骨骼,轻松地将患脑瘫的老人抬上病床。这款设备自重仅3.5公斤,穿脱仅需20秒至30秒,能提供30公斤的提重助力,综合减负效果超过60%。尽管这类外骨骼在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但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尚不足一年,却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养老市场的新机遇
近期,“机器人养老”话题频上热搜,人工智能企业纷纷瞄准这一新兴市场。傲鲨智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目标是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从工业扩展到养老领域。傲鲨智能创始人徐振华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是机械功能的载体,更是人机共生的物理媒介,重新定义了人类能力的边界。
工业到养老的跨越
过去,傲鲨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装备制造、航空物流、能源、矿山等工业场景。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傲鲨的外骨骼机器人尚未正式面向个人消费者,而是选择与养老机构或社区合作。相比之下,傅利叶智能则更早进入社区,其康复机器人在全市数十家社区康复中心得到应用。然而,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在社区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治疗师指出,老年人使用这些设备存在门槛,且重症患者较少会来社区寻求帮助。
未来养老新模式
面对挑战,傲鲨智能并未止步。他们计划将产品定位为“养老辅具”,以小家电的形式直接面向消费者,并探索利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共享租赁投放”,让老人可以自行选择付费使用。这一模式刚刚起步,但已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智能养老的普及之路
尽管机器人养老的前景广阔,但当前养老服务中的机器人应用程度仍有限。调查问卷显示,许多老人对智能养老产品的概念不甚了解。当问及最感兴趣的智能养老商品时,生活辅助类(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生活辅助机器人、自动清洁设备)最受欢迎,其次是健康监测类。这表明现实与理想的AI养老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除了辅助行走,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帮助社区看护中心的护工搬运老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傲鲨智能计划结合AI大模型,适配更多功能。目前,该公司已将外骨骼机器人的成本降至数千元,预计今年或将有标准产品进入家电、电子消费市场。
多方合力推动养老机器人发展
傅利叶智能也在致力于人形机器人通用领域的突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描绘了未来场景:通过虚拟现实头盔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完成家务。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多元力量的支持。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器人正处于爆发前夜,但要突破实用障碍,不能仅依赖技术进步。目前,购买者主要是企业和机构,而政策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联通与傲鲨智能合作,希望将外骨骼机器人整合进家庭生态系统,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生态圈。傅利叶智能也在与多家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二次研发合作。
未来展望
未来,人工智能助力养老产业发展将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机器人养老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机共生,开启养老新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美好未来的到来。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