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NFC功能被骗子利用:隔空盗刷银行卡新骗局曝光
警惕NFC功能被恶意利用:新型隔空盗刷银行卡骗局揭秘
移动支付、刷公交地铁卡、电子门禁……智能手机的近场通信技术(NFC)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功能,通过诱导受害者操作,轻易盗刷银行卡里的钱。
一、真实案例:隔空盗刷银行卡
今年2月初,南京的周女士在女儿陪同下到派出所报警,称因一个简单动作损失了十几万元。周女士回忆,对方让她把银行卡放在手机照相机下面不动,结果银行卡里的钱就被转走了。她认为自己太轻信,最终落入陷阱。
警方调查发现,周女士接到自称是“抖音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她的身份信息,并称她的“抖音百万保障”服务已到期,如果不解除每月将扣费2000元。周女士没有办过这项服务,但在对方指示下,她进入了一个假冒的聊天界面,并下载了名为“银联会议”的软件,打开了屏幕共享功能。接着,她又下载了“云闪付”和另一款名为“Unipay”的软件。骗子以解绑名义让周女士把所有银行卡的钱都集中到一张卡内,并要求她把银行卡贴靠在手机上。这时,手机突然黑屏,恢复后发现银行转账提示信息显示近12万元被盗刷。
二、骗局揭秘:NFC功能被恶意利用
警方调查发现,骗子通过“银联会议”木马软件控制了周女士的手机,利用NFC功能绑定并盗刷银行卡。骗子还利用“Unipay”软件远程调用银行卡信息完成盗刷。整个过程中,骗子故意制造手机黑屏现象,掩盖操作过程。
类似骗局并非个例。长沙的陈女士也遭遇了同样的骗局,骗子冒充抖音客服,称她直播欠费,需要取消服务。陈女士下载了“中银会议”和“Z-NFC”软件,最终银行卡里的五万八千多元被转走。这些木马软件名称相似,图标几乎一样,都是通过NFC功能盗刷银行卡。
三、NFC技术本身安全,但需警惕非法操作
专家表示,NFC本身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但用户需警惕不法分子诱导下载非法App或点击钓鱼链接,从而夺取手机控制权。防范NFC盗刷的关键在于阻断信号、权限管控和主动警惕。
-
阻断信号:在不需要使用NFC功能时,尽量关闭手机的NFC功能,减少被恶意利用的风险。
-
权限管控:谨慎下载和安装不明来源的App,避免授予不必要的权限,特别是涉及支付和银行卡信息的权限。
-
主动警惕:提高安全意识,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定期检查交易记录,确保手机安全。
四、如何防范NFC盗刷骗局?
-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敏感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
谨慎接听陌生电话:对于自称客服的陌生电话,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术,更不要按照对方指示进行操作。
-
使用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App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商店等,避免下载到恶意软件。
-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银行卡被盗刷,要立即报警,并联系银行进行挂失和冻结账户,减少损失。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移动支付和NFC技术的普及,隔空盗刷银行卡等新型骗局可能会不断涌现。用户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用户权益。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