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癌症防治成效斐然:5年生存率超60%,多举措并行筑牢健康防线
在当今社会,上海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生活方式不断变迁的双重挑战,癌症负担也随之愈发沉重。据最新监测数据揭示,2021年上海新发癌症病例数量高达9.29万例,发病率达到了625/10万。在众多癌症类型中,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前列,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主要癌症类型。与此同时,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也不容小觑,同年全市有3.85万人因癌症离世,死亡率为259/10万,癌症已然成为本市居民的第二大死因。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防癌抗癌工作。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向市民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断加强癌症筛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扩大常见癌症的筛查范围,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癌症防治核心指标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已达到42.8%,这意味着更多的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了61.6%,这一数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充分彰显了上海在癌症防治方面的卓越成就。
在大肠癌防治方面,上海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十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促进了大肠癌的早诊早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今年,上海市计划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向超过5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并特别强调要让50岁以上的人群都能参加一次筛查,以实现大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自2023年起,上海市16个区的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施一项重要的健康管理项目——包括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在内的七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及筛查管理。这一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精准的筛查,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癌症防治方案。未来,这项服务将逐步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移动终端支持居民自主进行癌症风险评估,让癌症防治更加便捷、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至21日是第三十六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在这一周里,市卫生健康委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宣传展览、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向市民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高市民对肿瘤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