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D妹”?“ED妹”群体背后:进食障碍之痛与健康真相
在当下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或许你曾在不经意间刷到过这样的帖子:女孩们记录着自己的身高体重,用文字诉说着进食时的感受以及对食物的恐惧。“170cm/40kg,我开始害怕食物,即便面临便秘、胃胀、月经失调等问题,仍一心只想变瘦,仿佛着了魔一般。我计算着每种食物的热量,吃得越来越少,还会编造各种谎言来欺骗自己……”这样的文案并不少见,而发布这些内容的女孩们,自称为“ED妹”。
那么,究竟什么是“ED妹”?她们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什么是“ED妹”
“ED”是“Eating Disorder”的缩写,即进食障碍,它是一系列涉及极端饮食行为的心理疾病。常见的进食障碍类型包括: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Bed),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难以控制食量;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摄入食物极少,导致体重严重低于正常水平;暴食症(Bulimia Nervosa,BN),大量进食后通过催吐、过度运动等方式排出食物;异食癖(Pica),摄入非食物物品,如纸张、泥土等;反刍症候群(Rumination Disorder),反复将食物吐出后重新咀嚼或吞咽。
“ED妹”就是指患有进食障碍的女孩们,她们可能符合上述某一种疾病,也可能在不同阶段呈现多种症状交替或混合。西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进食障碍患者中90% - 95%都是女性,这可能与社会长期以来的审美观念有关。虽然任意体重的人都可能患上进食障碍,但“ED妹”们大多身材极瘦。
她们活跃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的分享每天的体重变化、进食后的悔恨和焦虑;有的记录每天的饮食菜单。对许多“ED妹”来说,“吃饭”并非易事。有人因长期节食反弹而陷入失控的暴食,有人仅吃一口食物就开始反复自问“吃多了怎么办”“这样会不会变胖”,最终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为了减轻暴食或进食后的焦虑和负罪感,许多“ED妹”会寻找所谓的“安全食物”,如低卡或零卡、饱腹感强的代餐、零食或饮料,像椰子水、薏米水、蛋白棒、“魔爪泡饭”(用魔爪能量饮料搭配薄荷糖和米饭)等。魔爪是一款功能性饮料,凭借炫酷的瓶身设计和与极限运动、电竞的联名,在年轻人中走红,在进食障碍群体里,它被很多人当成代餐。此外,一些“ED妹”还会通过催吐、吃泻药、报复性剧烈运动来减轻心理负担。
除了令人震惊的体重和猎奇的日常饮食,她们还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纤细骨感的照片,并配上充满艺术感的文案,赋予疾病某种“美感”,试图将痛苦包装成一种特殊的美学。
“ED妹”的心理风暴
看到“ED妹”们的帖子和自述,你可能会觉得她们只是想减肥、迎合社会审美或受外界影响。然而,当她们已经瘦到不健康的程度,在外人看来“瘦身目标”早已达成,为什么还是停不下来呢?
其实,很多ED患者(特别是厌食症患者)并非讨厌食物,反而疯狂渴望进食,但满足自身需求会被他们视为一种放纵。所以,很多人会忍不住暴食,随后又陷入“满足欲望后的自责”之中。对ED患者来说,饥饿和不断下降的体重能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
许多研究发现,很多ED患者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压力,经历着控制感的缺失,甚至曾遭受心理创伤,这使他们感到无力、挫败,渴望掌控某种事物。而体重和饮食,成为了他们能掌控、主导的部分。随着体重的下降,他们会逐渐陷入“瘦=美”“瘦=自律”“瘦=成功”“越瘦越有价值”的信念之中,难以自拔。
“ED妹”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群体。她们一方面享受自己的“瘦”,将病态的身形加以美化并发布在网络上,带着某种炫耀感;另一方面,内心往往充满痛苦和自我折磨,在极端节食与暴食、自责的循环中挣扎。许多患者有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甚至曾尝试过自杀。
面对她们,我们不能命令式地说“多吃点”“别折磨自己了”,更不能一味嘲讽、批判,这样的不理解和嘲讽可能适得其反。但需要注意的是,“ED妹”所呈现出的忧郁气质与独特美学文化,吸引了一些原本并非患者的人。他们或许渴望通过病态手段快速达到理想身形,或是被这种小众群体的身份认同所吸引,寻求归属感。也有人将其作为流量密码,以极端化的表达博取关注,甚至将“病态”包装成一种潮流符号。
进食障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进食障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还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损伤。内分泌紊乱方面,长期热量摄入不足会导致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生育能力受损,甲状腺功能降低。骨质疏松与骨折风险增加,营养不良会影响骨密度,很多ED患者在年轻时就出现骨质疏松现象,更容易骨折。心血管问题也较为突出,极端节食会导致心率减慢、低血压、心律不齐,严重时甚至心脏衰竭。消化系统受损常见,如便秘、腹胀、胃肠动力减弱;暴食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胃穿孔等严重问题。肾脏与肝脏功能也会受到损害,催吐或滥用泻药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如钾、钠)严重紊乱,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脱水、肾功能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此外,还可能出现脱发、呕血、失眠等健康问题。
长点肉真的很有用
在“ED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特别是三观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对“脂肪”避之不及,甚至认为它是敌人。可事实上,合理摄入营养,适当长点肉,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脂肪是身体最重要的能量储备之一,每1克脂肪能提供9千卡的能量,远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适量的脂肪摄入能保证身体在长时间不进食时仍能维持正常功能。它还能保护身体器官,防止外力冲击、缓解震动,是身体自带的“安全气囊”,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都靠脂肪保护。此外,脂肪能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它们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皮肤代谢、激素合成等多种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甚至,一项名为《Implantation of engineered adipocytes suppresses tumor progression in cancer models》的研究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脂肪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原因是癌细胞的生长依赖周围环境中的葡萄糖和脂肪酸,而处理后的脂肪细胞会疯狂消耗这些营养物质,使肿瘤微环境中的“食物”大幅减少,癌细胞营养不良,自然难以继续快速生长。
总而言之,脂肪是生命运转的必需品。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极端饮食文化正在悄然扭曲人们对脂肪的认知。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警惕这些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认识脂肪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最后,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被进食障碍困扰,请勇敢并尽早寻求专业帮助。进食障碍并非矫情或一时的任性,它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倾听、理解与治愈。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