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儿童版“人工心”仅45克!磁悬浮泵问世,拯救无数心衰患儿
全球最小儿童版“人工心”问世
4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儿童专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问世。这项技术由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团队研发,填补了全球儿童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空白,为儿童终末期心脏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儿童心力衰竭治疗难题
儿童心力衰竭外科治疗一直是全球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4万名心衰患儿住院,其中7%至10%亟需心脏移植。然而,全国每年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不足百例,对于无法等到合适供心的患儿来说,“人工心脏”成为他们生存的希望。然而,现有设备多针对成人设计,低于30斤的小患儿因体重低、胸腔狭小等解剖结构限制,长期面临无泵可用的困境。
研发历程与突破
为了让更多心衰患儿拥有重生的希望,董念国教授决心研发专属的儿童“人工心”。他指出,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工心”。作为国内儿童心脏移植领域的领跑者,协和医院已累计完成221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21年,该团队启动了全球首个针对低龄、低体重患儿的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研发项目,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并联动国内外19家顶尖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团队反复研讨、推敲设计细节,从泵头尺寸到导线规格逐项优化。依托此前全球最小植入式磁悬浮泵的研发经验,团队历经多轮理论推演与实验验证,迭代至第三代磁悬浮技术。最终,将装置重量压缩至45克,泵体直径缩减至2.9厘米,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儿童版的磁悬浮“人工心脏”。
技术优势显著
这款全球最小的儿童版磁悬浮“人工心脏”不仅能耗降低,电池续航能力更长,而且稳定性更强,能满足患者急转运的安全需求。转速调控更精准,可根据患儿的实时循环支持需求调节,避免过度泵血导致的功能损伤。
成功救治案例
2025年3月30日,7岁终末期心脏病患儿俊俊在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夏家红教授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成功植入了这款儿童专属的磁悬浮“人工心”。据俊俊母亲介绍,孩子于2024年5月中旬被诊断出扩张型心肌病,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地医院建议进行心脏移植。2025年3月,俊俊一家从山东聊城前往湖北武汉求助董念国教授。经详细检查后发现,俊俊为O型血阳性,供心匹配困难,且已出现呼吸困难,需要ECMO辅助。
董念国教授立即组织科室讨论会诊,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之后,决定为俊俊实施儿童专用的磁悬浮“人工心”植入术。手术耗时5小时,术后俊俊心肺功能、肝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第2天,俊俊恢复自主呼吸,术后5天转入隔离康复病房。目前,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有希望进行进一步治疗。
未来展望
协和医院院长夏家红教授表示,每一颗跳动的心都是生命的奇迹。从90克人工心的研发到45克人工心的突破,团队在终末期心脏的治疗方式上实现了跨越式前进。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工融合,推动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研发转化,为更多心衰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