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嫌银行利息低,两天狂砸百万买6斤黄金!民警紧急提醒:当心黄金投资骗局!
5月19日,北京西城区发生一起引人关注的投资事件:一位老人因不满银行利息过低,竟在两天内豪掷百万现金购买6斤黄金,试图通过“囤金”实现资产保值。民警接报后紧急上门劝阻,直言:“我担心您被骗了!”
一、事件还原:百万积蓄换黄金,老人投资“孤注一掷”
- 投资动机:老人认为银行存款利率无法跑赢通胀,听信“黄金保值”说法,决定将毕生积蓄全部投入黄金市场。
- 购买细节:两天内分批购入6斤黄金(约合3公斤),总价超百万元,交易过程中未核实卖家资质,也未签署正规合同。
二、民警介入:黄金投资风险高,警惕“稳赚不赔”陷阱
- 紧急劝阻:民警发现老人投资行为存在三大风险:
- 渠道风险:未通过银行、正规金店等渠道购买,可能遭遇假金条或价格欺诈;
- 价格波动:黄金价格受国际形势、美元汇率等影响,短期暴涨暴跌风险极高;
- 诈骗风险:不法分子常以“高收益黄金投资”为幌子,诱导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传销。
- 现场普法:民警向老人解释,黄金虽具避险属性,但并非“零风险”投资,建议其分散配置资产,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三、专家提醒:老年人投资黄金需谨慎,避免“踩坑”
-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银行、品牌金店或上海黄金交易所等平台购买,索要发票及质检证书;
- 警惕“黄金+高收益”骗局:宣称“黄金托管年化收益超10%”的项目多为诈骗,切勿轻信;
- 分散投资风险:建议将积蓄按比例分配至银行存款、国债、低风险理财产品等,避免单一资产占比过高;
- 子女需加强沟通:老年人投资前应与家人商议,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财产损失。
四、社会反思:如何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 金融教育需下沉:社区、银行应定期开展防骗讲座,普及黄金、理财等投资知识;
- 监管力度需加强:针对“黄金投资”类诈骗,公安、金融部门需联合打击,净化市场环境;
- 亲情陪伴不可缺:子女应多关注父母财务状况,及时提醒风险,避免其陷入“孤独投资”陷阱。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